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飞机和帆船的形象就如下面几幅图
一般来说,飞机如果没有机翼,那么它是无法升空的;而帆船一旦没有帆,就意味着不能免费的使用自然风作为动力,这样一来,燃料或人力成本将会大幅上升,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大家对于飞机机翼以及帆船的船帆,是不是已经有一种固定思维,似乎机翼和船帆就应该长这样?
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只能说这样的机翼和船帆是最常见的,比如下面两幅图
第一幅是一架水上飞机,第二幅是飞机爱好者做的一架遥控飞机,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飞机上原本应该装着扁平机翼的地方,都换成了大圆筒;第三幅图则是在一条大货轮,上面立着两根庞大的圆筒。这些大圆筒发挥了原本机翼和船帆的作用。
是不是只需要安装在那,一动不动就行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否则何必把机翼和船帆换下来呢?可是这些圆筒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估计不少朋友都很好奇这一点。
首先,这些圆筒的工作方式就是一个字——转,绕着各自的筒轴旋转。说到这,估计大家就更好奇了,这些圆筒的工作就是旋转?难道转起来,就能把飞机带飞,货轮带跑吗?
没错,还真是这样,那么这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飞机机翼
一般来说,在介绍飞机如何升空时,都会说是飞机的机翼提供了升力,而这个升力则是由于机翼上下两面的压力差导致的,而压力差则是通过伯努利方程给出的,虽然这种解释已经流行的很多年,并且在很多篇科普文章中都是这么介绍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飞机能够升空的本质原因,详细原因请看这篇文章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直到今天,科学家仍然没有答案
不过,作为科普,还是讲伯努利方程比较好,虽然飞机升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伯努利方程能够解释的,但无论如何还是少不了机翼或者类似形状部件的作用(火箭、导弹那种升空可以另作一谈),因此从科普角度来说,这样的解释还是比较好的,不能要求太高了,毕竟本质原因也还没个定数。
船帆
船帆的作用就很容易了,借助于风力,不断改变船帆的状态,可以使得船只在顺风,甚至是逆风的情况下前进(这些过程可以用力学规律,比如动量定理等等去解释)
我们发现,不论是飞机机翼还是帆船的船帆,它们的核心作用就是为主体提供了一个力,这个力可以使飞机升空,使船只移动,而这个力同样可以由旋转的圆筒提供。
先来看一幅动图
一个人将篮球从一个大坝上扔下去,注意一点,在扔的时候,他将篮球转了起来,也就是说篮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是边降落边旋转的,结果发现,篮球并不是按照我们想象中的以一条近似垂直的路线落到底部,而是以一段很大的弧线路径降落的,最后“飘”落到湖面,甚至还打了个水漂。
我们将这个过程简化为下图
篮球下落的时候,是迎风的,也就是运动方向与风向是相反的,而篮球是顺时针旋转的(逆时针顺时针是取决于观察角度的),由于篮球旋转时,本身就会带动周围附近的空气跟着一块旋转,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情况,由于篮球运动方向与风向相反,那么在篮球一侧的风速就会略微增强,而篮球另一侧的风速会略微减少。
在得到这一点后,再应用伯努利方程,流速快的地方,压强要小于流速慢的地方,因此篮球左侧的风压就会大于右侧,于是一股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就出现了,此时我们再回到篮球从大坝坠落时的场景,由于篮球除了重力、阻力外,还受到了一股力,因此篮球就以一种大弧线的运动路径降落了。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马格努斯效应。
对于飞机机翼,当飞机引擎提供了一股推力之后,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那么对于圆筒机翼来说,就有了一股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风,此时旋转圆筒,马格努斯效应产生,作用在机翼上由一股升力产生,于是飞机被拉起
对于船只来说,设想一股横风吹过船只,同样的道理,启动圆筒旋转,一股推力产生,帮助船只运行,实际上这种利用马格努斯效应的船只,能够可观的减少燃料的消耗量(与船只的航行速度成反比,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船只的桨叶停止工作,只转动圆筒,那么在风力的作用,船只也会缓慢的前行)
这种利用马格努斯效应辅助航行的船只,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不过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有公司将其应用于大型货轮以及油轮身上。
其实马格努斯效应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比如下面这个小玩具,将其吹转起来
再比如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也是利用的这个效应
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阅读!
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精心准备的通俗科普长文!
这位作者为这条渡轮设计了三层的易拆内构,甲板下的第一层是锅炉和厨房/储物间,第二层甲板上是交错布置的客房,顶层则是餐厅、观光甲板以及更高一层的驾驶室,内部构造也有还原到位。只是三层之间并没有看到多少凸点固定,结构的牢固度无疑是要打个问号的。很多涉及19世纪中叶密西西比河轮渡的作品也都会有明轮船的相关描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中学时期被老妈强行塞着看完了这两本小说原著当阅读材料的苦学生,这条西部渡轮可以说非常符合我对作品中轮船的想象,两根高耸的竖
成立于1973年的这家芬兰造船厂,出品的船型特点就是两个字:轻、快。现在生产的船只长度在50英尺—197英尺之间,由于会使用先进的轻质材料,例如碳纤维和芳纶等复合材料,使得该品牌的船只更轻、更快、更坚固。2011年,Baltic 197 Hetairos成功交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复合碳纤维帆船。2017年斩获大奖的Baltic 175 粉红杜松子酒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素单桅帆船。前些时候发生沉船意外的130尺明星帆船My Song号就是Baltic Yachts家建造的。
那么,当你们遇到一地鸡毛的时候,不如,一起手作一帆风顺小船,在手工静谧的陪伴中,收拾起凌乱,鼓足勇气,重心出发。16. 如图,小帆布由蕾丝布,按大帆布的方法制作。美美哒的小帆船就完成啦,是不是满满的少女心?不管是当摆设,还是当礼物,都是让人赏心悦目滴。在手作的满足感中,希望每个爱手作的小伙伴们,都能开开心心,一帆风顺。
当然它还包括缭绳、卸克、斜拉器、滑轮等等一些小配件…单体帆船分为龙骨艇和稳向板艇。扬帆航行的双体船倾侧只有 5-10 度,而龙骨压载的单体船平均倾侧在 30-45 度。单体帆船历史悠久,人类一开始使用的远洋船就是单体船,它起源于居住在海河区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比如郑和下西洋使用的船就是单体帆船。
帆船简笔画步骤画法教程 第四步:再画桅杆,可以用来挂船帆。最上端是尖尖的哦~第一步:首先画船身,左边更尖一些 第三步:继续来画船板,形似一个梯形 第二步:再继续画压浪条,就几条线和小圆圈 第五步:左边,有条弯弯的线~
帆船的折法教程 首先准备一张正方形的彩纸,将彩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再对折,接着将彩纸展开,将边对准中线折叠,其他三条边按此方法依次折叠,之后再次将彩纸展开,按照折痕向内折叠,这样帆船的折纸就完成啦!6、这样帆船的折纸就完成啦!5、之后再次将彩纸展开,按照折痕向内折叠成下图的形状。1、首先准备一张正方形的彩纸。
由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创作 帆船乘风前行 带您感受《圣玛丽的海景》中帆船运动的独特魅力 油画《圣玛丽的海景》众多帆船航行的场景 是梵高艺术生涯中的转型之作 帆船的社交、娱乐 非常适合帆船运动的推广 帆船也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运动 我国的帆船运动同样发展迅速 2012伦敦奥运会激光雷迪尔级帆船比赛 中国队实现了奥运会帆船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公元13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建造一种名叫“caravel”轻帆船,起初主要用作渔船(fishingvessels),由于性能良好,不久就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迪亚斯(Bartholomeu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CapeofGoodHope),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92年发现新大陆,达·伽马(VascodaGama)1498年穿过印度洋到达亚洲,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1519-1522年间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用的都是这种船。
帆船在茫茫大海上孤独的航行,对于大海来说它只是一粒微尘。对于我们何尝不是这粒微尘呢?生活没有退路,只有前进。生活道路不平坦,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如何奋斗,只能靠自己选择,奋斗了就会看到曙光。当我们看到曙光的那一刻,才体会到曾经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每一刻都是拼搏的结果。
量词:艘,条 一艘船,一条船。 船,读音为chuán,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船”的基本含义为水上交通工具,如船舶、船只。在日常使用中,“船”也常做名词... 量词:艘,条 一艘船,一条船。 船,读音为chuán,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船”的基本含义为水上交通工具,如船舶、船只。
船的结构图及名称为船壳、船体骨架、甲板、船舱和上层建筑。一般常见的船只为单体船,双体船有两个瘦长的船体共用一个主甲板及上层结构,使用涡轮喷嘴发动机,通过向后喷水获取反作用力向前推进,比普通螺旋桨推动更快速,而在高速时,双体瘦长的船身能降低阻力。而且船体稳度高,不易翻船(但若风浪过大,翻过90度后,因为没有单体船的静稳度扶正力矩,反而有灭顶之虞)。常被应用于渡轮及军事运输上。
中学生优秀风景画图片大全马克笔如下:1、首先画出画出大海上帆船。画出一个半圆,然后在半圆上画出一个尖角,一个帆船就画出来了。然后隔一段距离画出一个稍大的帆船。4、接着给大海涂上蓝色,将海上的两艘小帆画出花纹,涂上荧光粉,将太阳涂上黄色,一幅大海的漂亮的画就画好了。2、然后再画出大海,用波浪线画出大海上的波浪,长短不一,这样宽阔的大海就画完成了。
帆船网络语言意思是用来划船的木棍。帆船的象征意义是迎风起航、无所畏惧、坚定方向、理想在远方。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扬帆起航、搏击风浪、永不停歇。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