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被誉为女孩子都该看看的职场电影。不仅如此,2006年上映,经历了十几年的时光,它依然稳居时尚大片第一,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但,正如阅读一本书,有适合自己的最佳时间,看电影,也有最佳时间契合度,不同的阶段,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遍看《穿普拉达的女王》是在大学,一位好友推荐的,她所为之称赞不已的好电影,在我的内心并没有掀起过多的波澜。充满学生气的我,就像电影里刚毕业的安迪,不懂穿衣打扮、不爱化妆、觉得那些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外在形象修饰的女孩们,还不如将时间用在有意义和有深度的事情上。当然,我远没有安迪聪明。作为工科女的我,就成了人们眼中刻板印象中的“工科女”,而自己却并不自知。那时还未工作,不懂得职场,对电影本身感触不深,也只是看看热闹。
前两天,我又重温了这部电影,触动很大,甚至解开了自己很长时间的一段迷惑。此时我已工作三年多,多少对职场有了了解,也更加有代入感的去解读这部影片,思考一些关于自我形象、职场的专业性、内心选择这些东西。
首先,先简要地说说这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了一个刚从西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安迪,在寻找实习工作时,误打误撞被顶尖时尚杂志《天桥》聘为主编马琳达的第二助理。安迪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她对时尚一无所知。虽被嘲笑老土,但她毫不在乎。周围同事无一不告诉安迪,这是一份每个女孩都梦寐以求的工作,只要为马琳达当一年助理,就能去其他任意的杂志社工作。冲着这个目的,就算工作有些为难,但安迪还是坚持下来了。她很聪明,工作上手很快,面对马琳达强人所难的要求,也能想法解决,因此渐渐获得了马琳达的信任,取代了第一助理的位置。从俗气到精致,安迪被时尚圈的光怪陆离吸引着,也被工作裹挟着,和朋友们渐行渐远。当安迪发现马琳达将被替换,试图提醒她,却从中发现了时尚圈的黑暗时,她决心离开。最后如愿以偿的成为《纽约时报》的一员。
1专业性
《穿普拉达的女王》完全可以当作一部职场成长电影细细品味,并且,自己所处的职场角色不同,感受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它包含了同事之间、上下级、竞争对手、职场菜鸟成长等等各行各业都会存在的职场人际关系,能将这些关系处理好,也是一种实力呀!
当然,令很多人称赞的是影片传达出的“专业”的概念。看整部片子就是一种视觉盛宴,各种品牌服饰、搭配、秀场等等,不仅让观众走近了时尚行业,也能从中感受到设计师们的不易。
电影里,安迪只是想以助理的身份混一年的实习经历,然后跳槽到心仪的报社。但公司要的是能做事的人,而不是混日子的人,尤其是作为马琳达的助理,要想留下来,只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
我认为安迪真正的改变并不是从穿上那双高跟鞋开始,而是从马琳达教科书式的评论开始。一堆人在屋里选服装,安迪在一旁做记录。当工作人员拿出两条皮带供马琳达选择时,安迪笑出了声,因为两条皮带几乎一模一样。于是,马琳达对身穿蓝色绒线衫的安迪发表了一番经典的言论:“我知道,你觉得这和你无关,你去自己的衣橱,选择······比如你那松垮的蓝色绒线衫,试着告诉世人你的人生重要到,你无法关心自己的穿着。但你要知道那衣服不仅仅是蓝色,不是绿色,也不是青色,而是天蓝色。你还轻率地忽视了很多事情,像奥斯卡·德拉化塔在2002年设计过一系列天蓝色的晚礼服,然后,我估计是伊天圣罗兰,设计出天蓝色的军式夹克衫,之后,天蓝色就成了其他八位不同设计师的最爱,然后放入其名下的商店,最后慢慢掺入可悲的CC,才让你从她们的打折货中掏到。总之,那蓝色值几千万,花费了数不尽的心血,滑稽的是,你以为是你选择了这个颜色,让自己远离时尚界。事实却是,这屋子里的人帮你从一堆衣服里,选了这件绒线衫。”
这段话曾被选为考研英语的翻译段落。有人说马琳达有些夸大其词,但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觉得这段真是超酷的,这恰恰表现了马琳达作为顶尖时尚杂志主编的专业,随口一说都可以达到论文的效果。尽管她很残酷,被称为“女魔头”,但大家依旧尊重她,因为她足够专业。
无印良品的社长,松井忠三有段话说得好:“面对工作,若只像少年棒球队的孩子一样,笼统地抱持着我要努力的心态,是最糟糕的。业余的世界还能容忍这样的心态,但在专业的世界里,如果努力过后没有成果,只会被大家认为你能力不足。”
影片里,安迪作为助理,要安排好老板的行程和日常,她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做事井井有条,想老板之所想,不失为一种成长。当然,马琳达魔鬼般的要求,以及安迪为了工作丧失了自我的生活,这的确让人感到不爽,但这并不能否定安迪逐渐变成一个专业的助理,她自信地对马琳达说已安排好一切的样子是迷人的。
反观自我。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是否合格?当别人问及你相关专业问题时,是否能轻松对答?遇到工作困难时,是否有钻研的精神和应对困难的决心?作为女性,无论在任何国家,想要在工作中干得出色,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建立家庭、养育小孩之后。我相信在大多数女孩子成长路程中,一定听过很多类似的话,如:“女生,不要太好强。”“女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等等。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没错,但得承认,那些在自己所处专业领域干得出色的女性,是相当吸引人的。当然,背后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也是令人佩服的。
2 内心的选择
当安迪发现马琳达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牺牲自己的下属奈杰尔时,她对时尚圈感到了无奈。马琳达说人人都会像他们一样,选择光鲜亮丽的生活,但安迪并不认同,她不愿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的信仰,转身,离开了马琳达。
事实上,马琳达和安迪两人都没有错,他们只是遵从了 自我内心的选择。
有人诟病马琳达,毕竟她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用了一些小手段,有些不厚道。但,真的有比马琳达更适合《天桥》主编的人吗?换掉马琳达,不也是上层的权术吗?马琳达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热爱时尚行业,无暇顾及家庭,面临第二次婚姻的失败。她也是人,也会憔悴,但她从不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只是对自己的女儿心生愧疚。一个选择了事业的女人,又怎会轻易让别人摧毁自己多年的付出。的确有些对不住奈杰尔,但也是她举荐了他,正如奈杰尔所说,他必须让自己相信马琳达会给他补偿。
对或错,旁人很难判断,但对马琳达来说,这就是她的选择,从未抱怨,也不后悔。
关于安迪,她终究找到了自我。和马琳达不一样,安迪从未爱过时尚行业,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而这需要内心保持一份赤诚。她的离开并不可惜,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终究会感到内心的折磨。
安迪很聪明,工作上手很快,但她也一直处在抱怨之中。为了工作,她忽视了亲人朋友,没有了自我生活,口头禅变成了“我没得选”,这样的她和初心渐行渐远。奈杰尔评论安迪说:“在这里,更多人是热爱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理想的。但现实很残酷,缺乏了热爱,工作便只能沦为谋生的工具,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意义与乐趣。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获得成长,但工作时分梯度的,要想突破一个梯度,需要热情的加持,否则,很容易沦为混日子的状态。
安迪是幸运的,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内心要什么。而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自己热爱什么,或者,究其一生不得其解。最怕的,是过半吊子的人生。既想做学术,又向往喧嚣的热闹;既想拥有美好的身材,又离不开胡吃海喝的生活。
若徘徊罔顾,便去寻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若心之所向,便坚守内心的选择,并为之努力。
3 自我形象
影片最后,离开了《天桥》的安迪遇见了马琳达,她们都笑得很舒心。安迪的打扮和穿着又回归简单的状态,但和最初比起来,好的不要太多,过去的安迪是连汤汁滴到衣服上也不在意的姑娘。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十分普通的,给别人最初的印象也是通过自我外在形象来展示。大学时期的自己很中二,身边的女孩们有的开始学习化妆,而我对化妆其实很排斥,也不知道当时为何如此顽固,如果大学时自己能学会简单的化妆技巧,工作后就会方便很多。
在工作的第一年,因参加一个培训,结识了一位很优秀的女孩,我们同寝,她每天都会提前起来化淡妆。当我起床时,她已开始了元气满满的一天,但她素颜就已是个很漂亮的姑娘。我问她这样不嫌麻烦吗?她说这是一种态度,提前半个小时捯饬自己,一整天就能多几分自信。她过得精致,也让周围的人感到舒服,并且,她在工作中也十分出色。
当自己开始扔掉衣柜里那些廉价的衣架,那些松垮的衣物,学着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单品,学着每天化点淡妆出门,会发现,生活好像在慢慢变好。
我们远没有什么举足轻重的头衔让人一开始就关注内在,那么,管理好自我形象,其实也是社交的一张名片。
总之,这一次看《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学会了自我审视。在成长中,不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坚守自我的内心,努力走下去,是一件多么重要且潇洒的事。
《穿普拉达的女王》结局男主和女主重新回到恋人关系,女主辞了现有的工作,跑到男主的城市找了一份编辑的工作并寻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了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想当记者的女孩子安迪在寻找工作无果的情况下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天桥给总编当助手。《穿普拉达的女王》根据劳伦·魏丝伯格(LaurenWeisberg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联袂出演。影片于2006年6月30日在美国上映。
好的电影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穿普拉达的女王》亦是如此。不论你是即将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在职场摸爬滚打的白领一族,都有必要看看这部电影,因为它确实教给了我们许多关于职场和人生的道理。《穿普拉达的女王》是根据劳伦·魏丝伯格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主演,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发行,于2006年6月在美国上映,豆瓣评分8.1。
2006年,改编自劳伦. 魏丝伯格的同名小说《穿普拉达的女王》,由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联袂出演的电影,在美国上映。著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公司,为该片提供了40%的产品,另外,还有CK、Vivienne Westwlld、Rick Owens等名牌衣物帮着撑起场面,才有了这场超级豪华的影视盛宴。
《穿普拉达的女王》是影视行业比较成功的植入和影片质量双赢的成功案例,时隔多年依旧值得借鉴和学习。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能否被观众接受吸收是检验植入广告的唯一标准,也考验着制片方及电影人的智慧。甚至影片上映很长一段时间内,《穿普拉达的女王》还成为时尚行业的入行教科书,可见其营销之成功。此外,影片对目标人群也作出精准判断,女主角的穿着成为众多时尚白领的风向标,为品牌赢得绝佳的宣传效果。
《穿普拉达的女王》在2006年上映,是根据劳伦·魏丝伯格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大卫·弗兰科尔执导,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联袂出演。电影讲述一个职场菜鸟如何一步步逆袭,以及如何在职场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的故事,这部影片 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女性在职场的魅力,自然影片中有许多值得女性借鉴的职场道理。
包包、发色、围巾、手套、外套都属于驼色系,亮一些的蓝色毛衣很点睛,灰蓝色格子裙子跟蓝色毛衣一个整体,加上无彩色系黑色丝袜和高跟鞋,而且一身的单品风格一致且接近于拉夫劳伦的老钱风但又不完全属于,低调又适合性格安静的人。穿Prada的女魔头我看了百八十遍吧也就,后期安妮海瑟薇的每一套衣服都好靓!这套杂乱,但是细看单品,依然出彩!
如果说时尚元素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制胜法宝的话,那么安迪的职场成长之路便是影片又一记准确击中观众软肋的重锤。它较好地展示了纽约白领阶层的工作与生活等一些典型状况:工作的压力、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工作与生活以及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而类似的故事也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因此不管你是职场里的老将,还是刚就业的新人,相信都能从安迪甚至她的上司米兰达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不仅能引发一定共鸣,更能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应对之道。
距离《穿普拉达的女王》上映都已经13年了,你能相信吗?“我记得我那时才22岁,当时正在福克斯工作室参加其他什么角色的海选。结果他们突然就把这堆幻灯片扔给我,然后说你能不能趁着还没走读一读这另一个角色的台词,这片子叫《穿普拉达的女王》”但结果是,Runway杂志的总编辑米兰达·普里斯利实际上并不是以安娜·温图尔为原型的。
《穿普拉达的女王》被称为初入职场的女性必看电影之一,第一次看是在大学,那时候感受不深,只看到了纸醉金迷。现在再看,才发现里面确实讲述了一些血粼粼的真相,扎心但是真实。《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虽然结尾在细节处理上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给予了世人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使得电影失去了一定的张力。但是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东西,历久弥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观看这部电影,将会有截然不同的收获。
可可香奈儿,穿普拉达的女王,迪奥与我,我是杜拉拉,欢乐颂,职场是个技术活等著名影视剧中都有职场时尚之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的精神,那今天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看时尚之谜 此后的女生内心五味杂陈,之后很快女生也放弃了男生;想必大家很诧异吧,事后了解到在那场感情中女生之所以放弃是因为男生并非care女生;据说女生因为家庭事情需要男生帮助,但男生一边说自己没有钱,另一边却在商场里花几千块买新衣服;故事中女生一直在付出,围着男生的衣食住行,失去了和其他朋友的交际,在遇到问题时恍然隔世一样故
是的。 结局是:安迪最后获得了米兰达的认可,得到了推荐信,但是她放弃了,选择做回自己,回归爱情和亲情。 安迪作为实习生,梦想要进入时尚圈,而想要进入时尚圈,米兰达... 是的。 结局是:安迪最后获得了米兰达的认可,得到了推荐信,但是她放弃了,选择做回自己,回归爱情和亲情。 安迪作为实习生,梦想要进入时尚圈,而想要进入时尚圈,米兰达... 结局是:安迪最后获得了米兰达的认可,得到了推荐信,但是她放弃了,选择做回自己,回归爱情和亲情。
第二,思想决定行动。影片中介绍了Andy的蜕变过程,她从一个普通女孩便身职场丽人。以她第一去老板Maranda家送材料为限,分前后两部分。前期的主导思想是,我做好工作就行了,其他的无所谓,可以保持自我。这让她在公司中很另类,是被人嘲笑的对象,她自己也不能融入集体,对职场生活有很多的不理解和抱怨。经职场前辈Nigel的指点,她开始转变,而且转变得很彻底,不仅是外在的形象,还是工作作风,都与公司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不仅符合老板的要求,还超出了老板的预料,表现得异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