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基的《1367》,被称为是华语第一推理小说,而这本书是我在看完《第七个读者》、《心理罪》、《死亡通知单》后时隔这么多年看的第一本国产推理小说,前前后后我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中间也停了一两天。
由于某些原因,这本书不能在国内出版,我是在网上找的资源看的。点开这本小说前我以为会遇到很多类似“咗”、“睇”、“ 哋”、“系”、“屋企”、“点解”等粤语中常用字词,但还好作者基本用的是就我们写作时用的标准中文书写,华语地区的人阅读应该都没什么难度。如果读者以前看一些tvb警匪剧的话,看这本小说更有亲切感和画面感。
这本小说总共六个故事,故事之间是相互串联的,从故事里能理出一条主角的成长脉络和一条香港这么多年的风云变迁的轨迹。我个人觉得看这本小说一天看一个故事的阅读进度为宜。
第一篇故事或者是案子就真的惊艳到我,我看得很是过瘾,后面的每一篇故事几乎都有超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里关振铎这个“侦探“,正义、果敢、老练、智慧,身上那种作为警察的那种信念感和使命感仿佛穿透文字向我扑面而来,但只有看完这本书才真正了解他的正义、老练还有信念感和使命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作者文中有写到:“为了让其他人安稳地活在白色的世界,关振铎一直游走在黑色和白色的边缘,……员警的使命是揭露真相,逮捕犯人,保护无辜者,但当制度无法使坏人绳之于法、当真相被掩埋、当无辜者求助无门,关振铎就愿意舍身跳进灰黑色的泥沼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最后说一下由于本人健忘的毛病,很多人看最后一个案子“小市民”身份揭晓的那一刻拍案叫绝,我却一脸懵逼,不得不回到小说前面去搞清楚他是谁,让我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这本小说我过几天会重新看第一个案子和最后一个案子,为了重新探查作者为主角和“小市民”设计的伏笔。
然而,虽然大家对梵剧与中国戏曲的结合这一想法兴奋不已,但实施起来却并非一帆风顺,从剧本创作开始,创作团队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初,王彤改写的是一个昆曲的剧本,然而舞台实践证明,根本没办法演出,于是,又开始了粤剧剧本的创作尝试。粤剧,顾名思义是使用粤语演唱的戏曲。粤语的发音与普通话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中国传统戏曲的台词又要求合辙押韵,尤其是粤剧的唱词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这就意味着改编出来的台词既要句子长短符合要求,最后的字尾还要按照粤语发音押韵。用毛小雨老师的话说,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
一首《黄飞鸿》系列电影的配乐《男儿当自强》,让王瑞恩想起了小学时初到广州学习粤语的经历,“今天晚会上的很多歌都是我当时的‘学习资料’。《男儿当自强》很特别,它的普通话版本和粤语版本的歌词完全一致,可以来回对照发音,怎么唱都不违和”。9月21日晚,“湾区升明月”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如约而至。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所有观众和演员可能都与王瑞恩和高玥泷一样,一边看一边想这个问题。一不留神,全是青春。
陈浩基的《1367》,被称为是华语第一推理小说,而这本书是我在看完《第七个读者》、《心理罪》、《死亡通知单》后时隔这么多年看的第一本国产推理小说,前前后后我花了五六天时间看完,中间也停了一两天。由于某些原因,这本书不能在国内出版,我是在网上找的资源看的。点开这本小说前我以为会遇到很多类似“咗”、“睇”、“ 哋”、“系”、“屋企”、“点解”等粤语中常用字词,但还好作者基本用的是就我们写作时用的标准中文书写,华语地区的人阅读应该都没什么难度。如果读者以前看一些tvb警匪剧的话,看这本小说更有亲切感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