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有三宝:人人都向往的江湖,极少人能去的边塞,还有每个人都能沉溺的青楼。江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像李白一样仗剑走江湖的人是少数。边塞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能够像王维那样去当官的人更是少数。而青楼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沽酒赋诗的地方,只要你有钱或者有才。到了晚唐,江河日下,国家衰落,江湖啊,边塞啊,都成了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只有青楼,还是那样歌舞升平,温柔缱绻。所以,诗人们只好沉醉于其中,其中的代表便是杜牧。
出生显赫之家的杜牧。他的家族中曾经出过贞观名臣杜如晦。杜牧的爷爷是一位名臣,曾经官至宰相。杜牧出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气,很年轻的时候就凭借一篇《阿房宫赋》名震文坛。但是,出生于晚唐的杜牧,就像晚唐的国事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只能沉醉于温柔乡中,在青楼楚馆中寄托自己的诗情。
杜牧曾经在扬州有过一段风流岁月,虽是失意之时的游戏人生,但是还是阅尽了人间繁华。后来因为朝廷任命,他要离开扬州奔赴长安。美丽的扬州,让他最留恋不舍的就是那些烟花女子才之所至,情之所至,一首经典唐诗就此流传下来:
赠别 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所写,一共两首,这是第一首,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描写了女子的样貌和年龄,“娉娉袅袅”形容身姿轻盈美好,“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这一句鲜明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倩影。第二句转而写花,将花比女子,说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民间俗称“含胎花”。其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用话形容女子美丽,十分独特新颖。
第三、四句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扬州是大都市,繁花似锦,杜牧流连烟花之地,遇见的美女实在太多,对于阅人无数的杜牧来说,这些人虽美丽,却总是比不上这个十三岁的“豆蔻”女子:扬州万千佳丽,青春靓丽,但卷上珠帘比试容颜,都没有我眼前的这位美女。这种众星捧月的写法,宛若天成,顺其自然,既能凸显女子的美丽,又能显出杜牧的依依不舍之情。
真情感人,即使对方是一个烟花女子,也不妨碍杜牧与她产生的真挚情感。杜牧的这首诗,表达出的离别之时悱恻缠绵的情思,读起来还是让人觉得心中有所触动。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这种夸人不露痕迹的水平,绝顶的才华,会说话的能力,实在让人羡慕。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第三、四句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扬州是大都市,繁花似锦,杜牧流连烟花之地,遇见的美女实在太多,对于阅人无数的杜牧来说,这些人虽美丽,却总是比不上这个十三岁的“豆蔻”女子:扬州万千佳丽,青春靓丽,但卷上珠帘比试容颜,都没有我眼前的这位美女。这种众星捧月的写法,宛若天成,顺其自然,既能凸显女子的美丽,又能显出杜牧的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