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发展,翡翠知识也逐渐普及,翡翠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
以前很难分辨的翡翠的裂、纹和棉,很多翠友已经可以凭着眼力和手感,分辨出来。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在很多翠友都选择在网上购买翡翠,以前上手就能分辨的纹、裂、棉,现在要通过照片来区分,就又变得模糊起来。
今天三哥就和大家谈谈如何通过照片分辨翡翠的裂、纹和棉。
一、先来看裂
翡翠的裂指的是在开采、加工过程中,由于震动、撞击等形成的裂口,一般比较深、长、直,颜色也与周围翡翠颜色不一样。
▲翡翠料子上的裂
裂对翡翠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赌石里面,有一项就是专门赌裂的。
种水色都不错的翡翠原石,表皮有裂,赌的就是裂进没进去。如果裂进去得深,破坏了料子,不管种水色如何,做不出货来也不值钱。
而在翡翠成品上出现裂,不管多么细微,都会降低翡翠的价值。
裂根据大小、深浅等的分布可以分为表皮裂、贯穿裂、绺裂等。
这几种裂对于翡翠的伤害程度是不同的。
下面通过照片给大家做下详细讲解:
▲表皮裂
所谓表皮裂,就是说裂在翡翠的表皮上,很浅,没有深入进去。
但是因为表皮裂的存在,杂色有很大可能渗进去,影响翡翠的整体美观。不过因为裂浅,并不影响翡翠的坚固度,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不大。
▲贯穿裂
所谓贯穿裂,意思就是裂已经贯穿了翡翠表面,这种裂看上去很长、也可能有断续,很深。
我们一般可以用指甲扣到的裂很多都是这种贯穿裂。
这种裂对翡翠的美观有很大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翡翠的坚固度,稍微一碰可能就会碎掉。
带这种贯穿裂的翡翠都属于残次品,并不建议翠友们去购买。
▲绺裂
绺裂不同于前面两种裂,这种裂一般是裂纹在内部,属于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裂,但是在后期被其他杂物填充了。
这种裂肉眼可见,有明显的杂色,不过一般是扣不到的。
带有绺裂的翡翠也分成轻微的和严重的:轻微的影响美观不影响坚固度,可以购买;严重的大绺裂就不要考虑了。
二、再来看纹
纹是翡翠最常见的瑕疵之一,在翡翠界,甚至有十玉九纹的说法。
所谓的纹一般分成两种:
一种是在翡翠生成过程中出现的纹路,多呈细线状,出现在翡翠内部,也有少数情况出现在表面;
另一种则是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外力挤压,出现裂痕,但是随着翡翠的继续生产,多年以后,裂痕被其他矿物质填充愈合,只留下一条淡淡的疤痕,这就是石纹。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的石纹非常细小,甚至肉眼都不容易看到,对于翡翠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有的石纹会密集出现,这种得比较明显,影响翡翠的美观和价值。
▲翡翠细纹,比较细小,不明显
▲密集石纹,影响美观。
这里说一下翡翠的纹和裂怎么通过照片区分:
因为看照片不同于上手,上手的话用指甲刮就可以了,看照片就要注重观察纹的毛边,纹是有毛边的,打灯看很明显,不影响光线的透射;而裂则是一条直线,没有毛边,对光线有遮挡。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询问商家是纹是裂,毕竟大部分商家还是会遵守行业规则的,是纹是裂不会乱说。
当然,不管如何,网上买翡翠一定要可以退换的才可以。
三、最后看棉
其实在三哥看来,棉和纹裂并不同,没有纹裂的翡翠很多,没有棉的翡翠基本上看不到。
所以棉属于翡翠的一个特性,不应该说有棉或无棉的问题,而是棉多棉少或者棉大棉小的问题。
“无棉不成翡”,棉是翡翠的特质,也是鉴定翡翠是否天然的一个标准。
肉眼看,棉多是白色杂质物,多为白棉。
▲大段的棉
这种大段的棉一般出现种嫩种粗的翡翠中,这种大段的棉会影响翡翠的质地,属于不小的瑕疵。
▲棉团
棉集中在一起,看上去一团一团的,这种棉要具体看,是否影响美观要看个人眼缘。
▲棉僵
这种是因为棉团过多过密造成的,看上去很干很难看,影响翡翠价值。
▲棉筋棉线
这种棉和纹有些类似,但参差不齐,不像棉一样整齐。
雪花棉,这个就不多说了,这种棉非但不影响翡翠价值,反而因为形成一种特质的美,大大增加了翡翠的价值。
▲雪灾棉
有句话叫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种棉,这种棉属于雪花棉升级版,雪太大了,棉点过密了,就成了雪灾。
这种棉千万不要当成雪花棉去购买,其实大家可以最直观地感受一下,应该是看不到美感的。
行家鉴定翡翠是否染色的办法,看着简单,但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只有多看多问多学才能灵活应用。新手小白们如果想要立刻上手,简单地鉴定染色翡翠,不妨用一些民间“偏方”吧?利用放大镜,可以鉴别紫色翡翠是否被染色。比如,在一块紫色翡翠上,观察白色包围紫色,还是紫色包围白色?如果是白色包围紫色,说明是天然翡翠;如果是紫色包围白色,则说明是染色翡翠。
糯种和冰种属于翡翠“种”的名词范畴,不同“种”之间的差别也对应着价值的分水岭。②糯种(如上图):指的是翡翠内部质地如同糯米汤一般浑浊,属于中档翡翠行列。③冰种(如上图):指的是翡翠内部质地如同冰块一般,透明度较好些,属于中高档翡翠行列。①豆种(如上图):指的是翡翠内部质地如同绿豆糕一般粗糙,属于低档翡翠行列。
翡翠的冒充者真是多的数不胜数,消费者们真是防不胜防呀。这不,小编近日就收到许多翠友们拿着颜色鲜艳的绿玛瑙来问:这翡翠品质如何呀,这翡翠价值多少呀,等等类似问题。其实天然界的绿玛瑙极其罕见,现在市面上颜色鲜艳的绿玛瑙都是人工染色而成,其质地看起来类似于高档翡翠,不是行家很难将其区分开来,于是就将染色绿玛瑙将翡翠买了,真是得不偿失。赶快跟小编学一学翡翠和绿玛瑙怎么区别吧:
是易碎品,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对翡翠的保养,保养得好,翡翠会越来越润,你平常用什么好的方法保养翡翠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 翡翠是一种含有一定水分的珍贵石头。在翡翠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中,会进行浸蜡抛光处理,让表面附着一层蜡质物质,保持翡翠内部水分。这可以掩盖翡翠表面的微细裂纹,也增加了翡翠的透明度。因此,佩戴时要避免阳光暴晒或者高温炙烤,这会使翡翠失去水分或表面的蜡质挥发而出现干裂。
翡翠颜色真实自然、表面细腻、浑然天成,成为众多爱好收藏的玩家们的最爱。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有很多石种和翡翠极其相似,要想将其与翡翠区别开来,可还得下一番功夫。那么,有哪些石种,和翡翠相似度极高呢?其次便是孔雀石。这个分辨起来,相对于来说是要简单一些的。因为,孔雀石基本都是暗绿色为主的,而翡翠是翠绿,颜色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孔雀石上会有一些花纹形状的,但是翡翠是肯定不存在这一说的。而且,孔雀石颜色暗淡,透光性极差。
在翡翠行业,向来是以绿为贵,其中以阳绿、帝王绿最为尊贵,若是满绿的话,价值往往不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满绿”翡翠都很贵!像以下这几种绿,便全是便宜货!但如果花青翡翠种水能够通透细腻些的话,价值便会飙升不少。可商家不愿意放过干青那鲜艳浓郁的绿色,随即便将它切割成厚度在1.5毫米到3毫米之间的薄片,也就是咱们日常所说的广片(薄水料)。
“老坑”翡翠和“新坑”的区别 最近后台有粉丝留言说,翡翠的“老坑”、“新坑”之说由来已久,但究竟如何区分呢?国首地矿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说说翡翠的“老坑”和“新坑”,喜欢翡翠的朋友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就被人“坑”了也不知道!我们知道翡翠的种分为老种、新老种和新种,新老种和新种就是翡翠的新坑,老种也就是老坑。新坑都为翡翠的原生矿床。经过河水等自然力搬运形成的次生矿,通常称之为“老坑”。颗粒粗大,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杂质矿物含量多时,大多为新坑;透明度好的一般为老坑。
玻璃种是翡翠按种水划分的品种之一,是翡翠中种水等级最高的品种。而玻璃种顾名思义是外观如同玻璃一样通透的翡翠,这种翡翠经过抛光后,可以呈现出明显的玻璃光泽。并且玻璃种翡翠底子干净,没有棉絮或其它瑕疵。翡翠的好坏是有等级区分的,即人们常说的翡翠种水,好的翡翠价值上十万百万,差的翡翠几千几百也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翡翠的种水区分。
宝石级欧泊才有收藏价值 非洲欧泊、澳洲白欧泊和南美火欧泊算是入门级别收藏,当然也可以选择工艺设计更多变化的带围岩欧泊,也就是国内所说的“恐龙蛋”。已经有一定了解的藏家,推荐收藏黑欧泊,并且可以把审美和收藏的焦点放在变彩的图案上。纯净透明的晶质欧珀,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相对而言一克拉以下的欧泊收藏价值较小。
可如今翡翠市场上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情况仍然无法在根本上杜绝。为了避免翠友们遇到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翡翠,轩哥整理了以下几个方法帮助大家去分辨这些有害翡翠。只不过如今市面上也充斥着不少假证书,翠友自己去做鉴定也需要自费,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还是翠友们自己学会鉴定翡翠的方法。在各位翠友的留言中,轩哥发现有些朋友并没有认识到假货翡翠的危害。
“享有玉石之冠”美誉的翡翠清新高雅、温润柔美,一直以来都受大家的喜爱。但翡翠的真假,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总有一些消费者问如何分辨翡翠,今天市质检院就找到一个简单的办法教大家如何粗略分辨翡翠。翡翠真假鉴别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色泽、观察颜色、观察内部结构、手感触摸以及通过碰撞听声来辨别。二是看颜色: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观察,一是C货加色加得很巧妙,无色的地方不加,而在有色的地方加浓,造成假象,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二是看第一眼的感觉。人工着色毕竟与大自然的颜色不一样。如果你第一眼看上去,翡翠的颜色不自然就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