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乍一看“宫颈糜烂”,这个词听起来好可怕!但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颈糜烂不是病
有的姐妹听到“宫颈糜烂”这几个字就慌了“宫颈糜烂会不会发展成宫颈癌啊?”
其实早在 2008 年《妇产科学》教材就已经取消「宫颈糜烂」,转而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取代,这标志宫颈糜烂被误认为病理现象的时期彻底过去!
因为“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是因为受到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所以才有所谓的轻中重度,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不需要治疗,它和宫颈癌也没有关系。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等情况,说明患有宫颈炎,不再是单纯的柱状上皮异位了,这些症状都是宫颈上出现了感染的表现,很多人把宫颈炎的症状都算在宫颈糜烂”(柱状上皮异位)的头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宫颈糜烂不是病,和HPV合起来才要命!
宫颈生理性糜烂并不算是病,但是宫颈糜烂因为HPV感染所致那是真要命。
生殖道HPV感染需要增殖的细胞为宿主,宫颈的特异性感染鳞柱交界处基底和旁基细胞。感染是宫颈恶性肿瘤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宫颈局部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关系密切。大多数感染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清除,可是一旦与宫颈糜烂联合,就很难清除掉。
虽然单纯的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HPV病毒持续感染,尤其是高危型,则会很容易发生CIN(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糜烂与CIN以及早期宫颈癌仅靠肉眼是难以区分的,所以仅凭着普通视诊诊断宫颈糜烂,可能会出现CIN和宫颈癌未被鉴别出的情况,所以对宫颈糜烂患者应及时实施HPV和TCT检测。
合并感染,早期治疗很重要
宫颈糜烂通常无明显症状,当伴有HPV感染时,可表现为白带异常、阴道异常出血、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对合并HPV病毒感染的宫颈糜烂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预防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使病变在早期阶段即得到治疗,在预防其向宫颈癌的进一步转变方面起作用。
日常“预防”很重要!
俗话说得好,“上医治未病”,意思就是——最高明的医生能够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能察觉,并采取措施,消除病因,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来说,更是如此。宫颈癌最重要的防治原则就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谁都不想一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
要做到“早预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采取必要措施(比如打疫苗),尽量减少甚至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
而要做到“早发现”,就要做到提早筛查、定期随访,在疾病的早期就发现“苗头”,从而尽早开始治疗。
方法一:接种疫苗
接种HPV疫苗,在宫颈发生癌变的过程中, HPV感染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身体免疫功能下降,HPV持久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成年女性积极预防HPV感染也十分重要,但对于一些疾病急性期的病人和有特殊过敏体质的人群,特别是严重的过敏体质则不能接种。
方法二:注意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提倡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HPV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所以一些可能增加HPV感染的因素,如初次性生活开始年龄、小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伙伴、性卫生不良或者有性传播疾病病史的人群会增加HPV感染风险,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遵医嘱及时规范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方法三:定期妇科检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宫颈癌筛查,通常采用对宫颈脱落细胞的细胞学(TCT/LCT)检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联合筛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病变检出率,是目前最主要的筛查方法。
方法四:健康、规律的生活
不吸烟或戒烟,防止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会给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
方法五:多运动
加强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营养状况不良,适当补充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叶酸、 维生素A、维生素C、 微量元素等。
很多人乍一看“宫颈糜烂”,这个词听起来好可怕!但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有的姐妹听到“宫颈糜烂”这几个字就慌了“宫颈糜烂会不会发展成宫颈癌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等情况,说明患有宫颈炎,不再是单纯的柱状上皮异位了,这些症状都是宫颈上出现了感染的表现,很多人把宫颈炎的症状都算在宫颈糜烂”(柱状上皮异位)的头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